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华北电力大学的骨干学院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前身为1954年始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专业,该专业于1961年整体迁入我校,为学校经管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7年,由学校原管理工程系、经济系、电力经济系合并成立工商管理学院。2009年,工商管理学院更名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本部设在北京,在保定校区设有经济管理系。现有教职工245人(北京161人,保定84人),在校生4809人(北京2973人,保定1836人)。
学院学科领域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门类。现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碳管理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技术经济及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MBA和“金融硕士”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供应链管理共8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供应链管理5个专业在北京校部招生,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学、会计学4个专业在保定校区招生),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2922人(北京1610人,保定1312人)、硕士研究生1689人(北京1165人,保定524人)、博士研究生198人。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学院成立了碳中和管理教研室,并获批教育部碳中和能源管理虚拟教研室,进一步凸显了服务能源电力,经管交叉、文理交融的学科特色。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4人(北京127人,保定67人),其中教授45人(北京35人,保定10人)、副教授80人(北京53人,保定35人);其中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省部级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师德标兵1人;85%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一批毕业于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的优秀人才相继加盟学院,成为推动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内涵建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北京市优质课程4门、北京市优质教材5部、北京市优质课件2部、北京市优质教案1部、北京市教改项目4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1个、河北省教育教学创新高地1个、河北省精品课程5门、5篇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北京市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一等奖1项。多年来,学院为能源电力行业等经济管理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受到电力行业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学院围绕国家能源经济、能源管理等重大问题,持续开展创新研究。现拥有中国绿色电力发展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新能源电力与低碳发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能源经济发展研究基地、能源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地4个省部级支撑平台和环境能源资本研究所、现代人事技术研究所、供应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等10余个研究机构。近五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6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学院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在国内高校同类学院中名列前茅。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拓展与清华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加入北京高校学院路经管联盟。深化与行业企业的科技人才合作,服务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承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电力市场交易能力大赛,配合行业开展全国首批电力交易员技师职业等级认证评价,在助力能源电力行业转型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凸显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办学特色。
未来,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将聚焦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坚持办学特色,不断开拓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经济与管理学院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