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现就职于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力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经济技术分析研究所所长,IEEE PES能源互联网专委会政策与规划分委会副主席,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双法学会统筹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资源专委会常务理事,北京运筹学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涉电力领域信用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智慧用能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工信部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评价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专家组成员,中电联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特约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综合能源系统、电力经济管理、能源互联网、电力规划、电力市场、电力负荷预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等。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讲授管理学原理、综合能源系统、电力负荷预测、电力市场理论与实务、人因工程、综合能源系统与服务等课程。研发了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包含五大目标和四大模块的综合能源系统仿真平台。其中,五大目标是指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过程包括的“两高三低”目标,“两高”指综合能效提高、运行可靠性提高,“三低”指用户用能成本降低、碳排放降低以及其他污染物排放降低;四大模块包括规划优化模块、运行优化模块、市场交易模块和综合评价模块。该平台支撑了我国能源供应系统清洁化、智慧化、去中心化、综合化的“四化”发展需求,支撑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助力了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在学术方面,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SSCI收录53篇,JCR一、二区33篇,TOP期刊31篇,高被引4篇,SCI他引2041次,Scopus他引2311次,H因子26;获得科研奖励14项,其中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5/9),中电联电力科技创新奖二等奖4项(1/10),中国能源研究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2/10、5/10),三等奖5项(1/10),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1/8),获得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青年创新奖(唯一);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5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出版专著《综合能源系统》,共印刷4次,销售18265册。
在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纵向课题18项,横向课题30余项。其中作为主持人,负责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博士后基金、2项北京市社科一般项目、2项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吉林省重大研发计划,其他项目多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其他项目多项。接受了央视《新闻1+1》栏目主持人柴璐21分钟的视频直播连线采访,深度解读了极端天气下的电力保供,如何综合应对;在新华社主办的瞭望新闻周刊上发表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怎么建》文章,新华网点击量达131.8万次。
在教学方面,获得2022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5/16);获得2016年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一等奖(9/10),获得第二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4),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3/19),讲授课程“管理学原理”入选北京市高校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8),讲授课程“电力负荷预测”入选华北电力大学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
在学生培养方面,近四年指导全日制研究生50余名。其中,获得优秀毕业论文15篇,有12名同学获得“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有10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荣誉称号。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九成左右同学具备独立主导科研项目能力,至少具备1项准一作期刊论文,培养了学生学习与科研能力,40余位同学获得多份来自“两网”(国家电网公司及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研究院及设计院等国企单位的offer。
办公地址:华北电力大学教一楼540
电子邮箱:wyl_2001_ren@126.com
办公电话:010-61773421